古伊万里 白磁鶴頸徳利

古伊万里 白磁鶴頸徳利

波佐見燒 はさみやき
江戸時代, 日本

A.D.1603-1867
高18.3cm


磁器做為日本15至17世紀大航海時代重要的海外貿易商品,日本人在對外貿易上,為了商業溝通的便利,使用伊万里燒來概括有田燒(ありたやき)、三川內燒(みかわちやき)以及波佐見燒(はさみやき)這三個地區所生產的磁器。這三個地區均為不靠海的內陸城鎮,於是在出口上就需要仰賴伊万里的海港。

在當時的東亞、甚至全世界,中國擁有磁器製作最頂尖的知識和技術。傳入朝鮮後,因朝鮮王朝崇尚儒教,以朱子學為盛,當時士大夫階層以簡樸清淨為生活最高德行的表現,在生活用物上大多偏愛白色,因而促進了白磁在整個李氏王朝的流行。

日本得以發展磁器的契機,源於16世紀的萬曆朝鮮之役。在這場戰爭中攻入朝鮮半島的戰國大名,將當地的陶磁工匠帶回自己的領地,使得處於磁器工藝落後國的日本,有了掌握造磁知識和技術的機會。

17世紀初期,朝鮮工匠李參平(りさんぺい)於有田東部泉山成功探勘出白磁土礦後,日本就此開啟了磁器文明之路。

/

徳利的原型據說來自於葫蘆,在日文中唸作 とっくりtokkuri ,為上窄下寬胖之意,從古至今皆是用來裝盛日本酒的酒瓶。古代徳利的器型較大,這是由於從前濁酒的酒精濃度較低,即使大量飲用也不容易醉的關係。徳利這個詞普遍認為是從「とくり」演變而來,有一派說法認為這個字來自韓文,指酒壺的 トックールtokkūru 這個詞。另外也有人認為是因為倒酒時會發出 とっくとっく 的聲音,所以才將這種酒瓶稱為 とくり 。

/

此徳利從釉色的發色、器的形制以及轆轤拉坯所產生的輪紋來看,較接近於江戶時代中後期平民用產物。不過黑池的kuro san提到長崎縣波佐見町出產的白磁罕有底足圈線,這樣的表現通常出現於18世紀後的李朝白磁。另此徳利也有李朝磁器常見的特徵:器型不對稱,釉面有划痕、施釉不均、黑點鐵質等現象。所以很有可能是受到李朝磁器影響的私窯非典型古伊万里徳利。

* 部分文史資料來源於黑池 kuro san

collected by gallery pond

Back to blo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