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蚕座紙

古蚕座紙

桑皮紙 mulberry bark paper
明治時代, 日本
A.D.1868-1912
260x180cm




蚕座紙為傳統養蠶工序中,提供孵化的蠶活動的底敷紙,實際工序過程此不贅述。使用手抄楮樹皮紙拼接而成,通常會搭配一層防乾紙使用,保持幼蠶生活環境以及桑葉的溫度和濕度。常見尺寸為90x120cm左右,可依飼養情況增拓數量使用。以日本來說,江戶時代的蚕座紙已非常稀罕,明治時期次之,直到大正、昭和初期都仍有不同時代風貌之產物。

明治42年(1909年),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蠶絲出口國,並於1925年至1935年間達到蠶絲出口量最高的巔峰,在日本當時有40% 農民投入於養蠶業。直至1929年經濟大蕭條,美國開始停止進口蠶絲,以及二戰時期化學纖維和尼龍製造技術日漸成熟開始大量生產,日本的養蠶文化才漸而沒落。

此蚕座紙約為明治時期產物,是罕見的大判尺寸,紙張四周裹有細麻繩,並於固定間距露出綁繩,判斷為複合用途的蚕座紙。紙面施以薄柿漆,一來能改變紙性,使其堅韌和防潑水,二來能防蟲啃蛀。紙面施以薄柿漆大多也是受到「徳川禁令考」及 「奢侈禁止令」影響了平民用色的限制。整件紙敷錯落著大小不一的紙補丁,是不同時期破損時,人們將紙片使用穀物糊黏補的痕跡。

日本江戶時期的織物文化裡也有這樣的使用習慣,當時因布料稀缺,對一般平民來說也是高價品,所以人們會將同一件被褥或服裝,反覆地染色和繡補,並傳承給家人使用。有興趣者可自行搜尋襤褸boro、裂織Sakiori、刺子 Sashiko等字詞。

日本從古至今承襲著萬物有靈的自然信仰,人們相信天地萬物都具有靈性的本質,甚至於言詞、建築以及人工產物亦然。這樣的信仰帶給人們愛物惜物的情懷,因而誕生出上述的文化現象和工藝傳承。

* 部分文史資料來源於黑池 kuro san

collected by gallery pond

ブログに戻る